|
中國小粒度納米銀粉顆粒在抗流感病毒中研究進展大家眾所周知,納米銀粉具有良好的殺菌、抗病毒的效果,而我國科研人員近年亦在這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一定進展。其中大連大學醫學院的尹儉儉先生對納米銀抗3型副流感病毒作用較具代表性,以下研究數據及結論均為原文轉載相應的論文文獻。 納米銀抗3型副流感病毒作用及機制研究結果: 1、納米銀對MDCK的毒性作用及PIV3的毒力 納米銀粉對MDCK作用的較大無毒質量濃度( TC0) 為 25 mg /L[8], PIV3 對 MDCK 細胞作用的 TCID50為10-1.35 /mL。當納米銀濃度大于25 mg /L后,則開始控制MDCK生長。納米銀粉對MDCK的毒性作用主要表現為細胞顆粒增多,大小不均,增殖緩慢,細胞回縮、變圓、成串脫落死亡。納米銀對細胞的毒性作用隨著納米銀溶液質量濃度的降低而降低,細胞存活率相應增加。 2、MTT法檢測納米銀對PIV3的控制作用 結果表明,納米銀處理組( 直接滅活組,預防給 藥組,治療給藥組) 的細胞存活率與病毒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 <0. 01) 。見表1。表1不同組 MTT 檢測結果的比較 x ± s Tab 1 Comparison of MTT assay results in different groups 組別 MTT值細胞存活率直接滅活組0.8273 ±0.04 94.81 ±0.02 a 預防給藥組 0.8120 ±0.04 93.05±0.05 a 治療給藥組 0.7882 ±0.01 90.32±0.02 a 正常細胞組 0.8727 ±0.04 —病毒對照組0.2470±0.05 25.50 ±0.06 納米銀對照組 0.8308 ±0.03 95.21±0.04 F 值 361. 542 332.327 P 值 <0.01 <0.01 a: P <0.01,與病毒對照組比較。 3、免疫熒光法檢測納米銀對PIV3的控制作用 待 MDCK 在置有蓋玻片的6 孔培養板上 層后,將納米銀和 PIV3 作不同的處理,封片,于倒置 顯微鏡下觀察。如圖1 所示,正常MDCK 組未見特異 性黃綠色熒光,細胞形態正常;病毒對照組和溶劑對 照組( 溶劑與 PIV3 混合組) 中, MDCK 均出現了很強的特異性黃綠色熒光,細胞腫脹變圓、間隙變大、細胞 死亡或脫落;預防用藥組、直接滅活組、治療用藥組的細胞內特異性熒光均很少見,細胞形態變化不大,細 胞稍微回縮,但形態基本正常。 MTT 和免疫熒光的結果表明,納米銀能明顯控制 PIV3 的侵入 有一定的阻斷作用,對PIV3及其吸附有破壞作用 4、納米銀粉對神經氨酸酶活性的控制 不同質量濃度的納米銀( 75 mg /L和 37.5 mg /L) 分別與PIV3 相互作用 30 min 和 60 min,再孵育 10 min,納米銀對 PIV3 神經氨酸酶活性的抑 制率均高于 百分之80,而病毒對照組和溶劑對照組的 控制率均低于 百分之20( 圖 2) 。神經氨酸酶催化唾液 酸與糖蛋白之間糖苷鍵的水解,協助病毒顆粒穿 過呼吸道黏液和促進子代病毒體脫離于感染細 胞[9]。上述結果表明,納米銀可以通過作用于 PIV3 神經氨酸酶藥物靶點來阻斷病毒對細胞的感染。 5、納米銀粉對 PIV3 粒子的破壞作用PIV3 液經透射電鏡負染色后,可觀察到正常形態特征。PIV3 與納米銀相互作用30min 后,其形態部分缺損; 相互作用 60 min,結構完全被破壞; 作用 120 min,病毒被破壞成更小的碎 片,形態已無法觀察。見圖 3。結果表明,納米銀 顆粒可能直接破壞 PIV3 的形態和結構。 --以上信息均來源于《納米銀抗3型副流感病毒作用及機制研究尹儉儉,李秀景,鄭叢龍》如果以上內容侵犯您的版權或者非授權發布和其它問題請聯系客服刪除。 |